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日常代步工具,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,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。一旦驾驶电动车发生碰撞行人的事故,无论是驾驶人还是受害者,都面临着复杂的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。
如果您不幸遇到了电动车撞人的情况,该如何处理?各方权益又该如何保障?以下维权指南将为您解答疑惑。
一、事故现场:第一步至关重要
发生交通事故后,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,对后续责任认定和赔偿至关重要。应立即停车,保护现场,并尽可能放置警示标志防止二次事故。如有人员受伤,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22报警电话。在等待交警到场的过程中,可用手机对现场情况、车辆位置、碰撞部位、刹车痕迹等进行多角度拍照,保留现场证据。
如果事故轻微,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,在记录现场情况后,可以撤离现场,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。但涉及人员受伤的事故,切勿随意移动现场,应等待交警处理。
二、责任认定:电动车也可能是“机动车”
交警部门会根据现场勘验、检查的结果,确定双方的事故责任,出具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》。我国交通事故责任一般分为:全部责任、主要责任、对等责任、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五类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电动车都被视为非机动车。经过鉴定,部分电动车可能被认定为机动车的类型标准。这意味着驾驶人可能需要持有相应的驾驶证,车辆也需要登记上牌。
如果交警因证据不足等原因未能出具明确的责任认定书,当事人仍可凭《交通事故证明》向法院提起诉讼,由法院根据证据综合认定责任。
三、赔偿维权:多渠道解决争议【车祸正规律师委托,点此说城市预约】
根据事故责任认定,当事人可以选择不同途径解决赔偿问题:
❶ 协商调解:在交警部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调解,达成协议的可签订书面赔偿协议。
❷ 保险理赔:如果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且投保了相关保险,保险公司需在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。
❸ 诉讼维权:一方或双方不接受调解或对调解意见不满意的,当事人可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
四、特别提醒:未成年人驾驶的隐患
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。如果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车发生事故造成他人损伤,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。曾有案例,两名15岁少年共同骑行电动车撞伤行人,法院判决两人的监护人分别承担70%和30%的赔偿责任。
最后,交通事故赔偿项目通常包括: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交通费、营养费、财产损失等。如果构成伤残,还可主张伤残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。
维权时需要准备的主要证据包括: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、医疗费票据、诊断证明、病历资料、收入证明(误工费计算依据)、财产损失凭证等。
如果您正面临相关困惑,可随时私信或留言联系我们,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。
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-成立17年坚持为受害人解决赔偿难、赔偿少、不懂如何赔偿等相关法律问题!交通事故案件代理服务地区: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北京、天津、杭州、长沙、上海、江门...可解答全国所有地区法律问题。
微信号:jtsgpc,jtsggh




